古诗文网

易阳早发

唐代: 王勃

饬装侵晓月,奔策候残星。
危阁寻丹障,回梁属翠屏。
云间迷树影,雾里失峰形。
复此凉飙至,空山飞夜萤。

饬装侵晓月,奔策候残星。
拂晓时分我就整理行装准备出发,伴着天上点点残星便扬鞭远行。

危阁寻丹障,回梁属翠屏。
道路两旁山峰耸立,层峦叠嶂时时映入眼帘,红色绿色的屏风形的山峰上偶尔有一座楼阁,有一间房屋。

云间迷树影,雾里失峰形。
突然山中云雾缭绕,连树形都看不清楚;再放眼望去,远处的山峰也失去它原来的挺拔之姿,迷迷蒙蒙一片。

复此凉飙至,空山飞夜萤。
秋风吹起才知夜晚已经悄然降临,只见空山之中,萤火虫飞来飞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倪木兴.初唐四杰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1年:39页
2、 姜剑云.王勃集:三晋出版社,2008年:43-44页

(chì)装侵晓月,奔策候残星。
易阳:今河北永年县西。饬:整顿,整理行装。侵晓月:即拂晓。与下句的“候残星”相对,二句犹言披星戴月。奔策:策马疾行。候:迎候。

危阁寻丹障(zhàng),回梁属翠屏。
危阁:高阁。指阁道。寻:依附。丹障:如朱色屏障的山岭。回梁:曲折的桥粱。属:依托。翠屏: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。

云间迷树影,雾里失峰形。

复此凉飙(biāo)至,空山飞夜萤。
凉飙:一作“商风”,即秋风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倪木兴.初唐四杰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1年:39页
2、 姜剑云.王勃集:三晋出版社,2008年:43-44页
饬装侵晓月,奔策候残星。
危阁寻丹障,回梁属翠屏。
云间迷树影,雾里失峰形。
复此凉飙至,空山飞夜萤。

  这首诗布局巧妙,展示出全天的旅行过程,但有详有略,重点突出。注重写景角度的交错变换,从不同时间、不同的光影效果加以描写,因而诗人笔下的景物变幻多端,瑰丽神奇。

  首联通过对出行时天空景色“晓月”、“残星”的描写,突出时间尚早,诗人旅途艰辛,长途跋涉不辞劳苦。“饬装”、“奔策”又把出行动作化、具体化,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。笔势突兀,句法挺拔,不落俗套,气势壮阔,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,也是古人所谓的“突起”。因而明代陆时雍评价说:“如此起句,是大家数。”(《古诗镜》)

  颔联从山顶上的“危阁”、“回梁”写起,描写旅途中见到的景色,突出其特点:奇、险。蜀地的崇山峻岭、悬崖峭壁被赋予诗人的感受——“危”、“回”,准确而新颖。“丹障”、“翠屏”描绘出山峰的不同形态、不同色彩,表现出诗人新颖独到的写景技巧。

  颈联写诗人透过云雾观景,大树、山峰都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,具有隐约朦胧之美。“迷”、“失”写出诗人对山中特有景物的奇妙感受,写景角度的不同,从“云间”、“雾里”观峰看树,突出一种迷离朦胧的状态。

  尾联诗人强调夜色降临,暗示一天的辛苦将告结束。这两句极为巧妙,没有直接道来,而是借凉风的不期而至,诗人才意识到时间已晚,才看到夜萤乱飞。此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游兴正浓,兴致勃勃,陶醉忘时的情态。行文巧妙,凉飙至、夜萤飞唤起诗人的时间观念,从一个侧面说明诗人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中,忘记了周围的一切。

  此诗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,它既有永明体写景生动、锤炼精工的特点,又吸取了魏晋古诗的气骨,是王勃诗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首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姜剑云.王勃集:三晋出版社,2008年:43-44页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拂晓时分我就整理行装准备出发,伴着天上点点残星便扬鞭远行。
道路两旁山峰耸立,层峦叠嶂时时映入眼帘,红色绿色的屏风形的山峰上偶尔有一座楼阁,有一间房屋。
突然山中云雾缭绕,连树形都看不清楚;再放眼望去,远处的山峰也失去它原来的挺拔之姿,迷迷蒙蒙一片。
秋风吹起才知夜晚已经悄然降临,只见空山之中,萤火虫飞来飞去。

注释
易阳:今河北永年县西。
饬(chì):整顿,整理行装。
侵晓月:即拂晓。与下句的“候残星”相对,二句犹言披星戴月。
奔策:策马疾行。候:迎候。
危阁:高阁。指阁道

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作者因作《斗鸡赋》被唐高宗逐出长安,去西蜀路上所作,当为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左右,是作者《入蜀纪行诗》三十首之一。作者感于路途景致,有感而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倪木兴.初唐四杰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1年:39页

赏析

  这首诗布局巧妙,展示出全天的旅行过程,但有详有略,重点突出。注重写景角度的交错变换,从不同时间、不同的光影效果加以描写,因而诗人笔下的景物变幻多端,瑰丽神奇。

  首联通过对出行时天空景色“晓月”、“残星”的描写,突出时间尚早,诗人旅途艰辛,长途跋涉不辞劳苦。“饬装”、“奔策”又把出行动作化、具体化,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。笔势突兀,句法挺拔,不落俗套,气势壮阔,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,也是古人所谓的“突起”。因而明代陆时雍评价说:“如此起句,是大家数。”(《古诗镜》)

  颔联从山顶上的“危阁”、“回梁”写起,描写旅途中见到的景色,突出其特点:奇、险。蜀地的

王勃

王勃

王勃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汉族,字子安。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勃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世称“初唐四杰”,其中王勃是“初唐四杰”之首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;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

猜您喜欢

望荆山

南北朝: 江淹

奉义至江汉,始知楚塞长。
南关绕桐柏,西岳出鲁阳。
寒郊无留影,秋日悬清光。
悲风桡重林,云霞肃川涨。
岁宴君如何,零泪沾衣裳。
玉柱空掩露,金樽坐含霜。
一闻苦寒奏,再使艳歌伤。

崇义里滞雨

唐代: 李贺

落莫谁家子,来感长安秋。
壮年抱羁恨,梦泣生白头。
瘦马秣败草,雨沫飘寒沟。
南宫古帘暗,湿景传签筹。
家山远千里,云脚天东头。
忧眠枕剑匣,客帐梦封侯。

醉蓬莱·渐亭皋叶下

宋代: 柳永

渐亭皋叶下,陇首云飞,素秋新霁。华阙中天,锁葱葱佳气。嫩菊黄深,拒霜红浅,近宝阶香砌。玉宇无尘,金茎有露,碧天如水。
正值升平,万几多暇,夜色澄鲜,漏声迢递。南极星中,有老人呈瑞。此际宸游,凤辇何处,度管弦清脆。太液波翻,披香帘卷,月明风细。

悲清秋赋

唐代: 李白

登九疑兮望清川,见三湘之潺湲。水流寒以归海,云横秋而蔽天。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,不知去荆吴之几千。于时西阳半规,映岛欲没。澄湖练明,遥海上月。念佳期之浩荡,渺怀燕而望越。荷花落兮江色秋,风嫋嫋兮夜悠悠。临穷溟以有羡,思钓鳌于沧洲。无修竿以一举,抚洪波而增忧。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讬些,吾将采药于蓬丘。

霜月

唐代: 李商隐

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高水接天。(楼高 一作:楼南 / 楼台)
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